前些天在茶馆里,听见几个姑娘正热络讨论《我家王妃有点野》里王妃做招财饼的情节。有人好奇:"古代真有这种点心?"邻座大爷抿了口茶慢悠悠道:"我太奶奶陪嫁的食单里,可记着'金玉满堂饼'呢。"

藏在话本子里的吃食密码
翻开泛黄的地方志,在《东京梦华录》"饮食果子"条目下,确有"金银炊饼,以枣泥为眼"的记载。这种用模具压出铜钱纹样的面点,逢年过节总被汴京百姓摆在财神像前。有趣的是,小说里王妃用南瓜调色的描写,竟与福建漳州出土的南宋厨娘手札不谋而合——"取金瓜汁和面,色如元宝"。
| 小说设定 | 历史原型 | 差异点 |
| 用竹炭粉做"黑金"款 | 宋代多用艾草染色 | 竹炭粉近代才普及 |
| 夹心放桂花蜜 | 明代《饮膳正要》记芝麻糖馅 | 糖在古代属贵重食材 |
模具里的千年纹样
在洛阳古玩市场淘到的唐代陶制饼模,边缘刻着胖乎乎的貔貅。文物专家王守义在《中原食器考》里提到:"此类模具多用于祭祀,寻常百姓家多用木质刻花模。"去年在山西平遥见到的清代木模,牡丹花纹里还藏着"招财进宝"的合体字,与小说中王妃设计的"暗纹吉语"确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灶火映照的市井百态
老辈人常说"七分麦香三分烟火",这话在《齐民要术》里能找到影子。书中"饼法"篇详细记载了鏊子火候:"初下釜时,急手转之……火盛则焦,弱则色败。"现在开封夜市上还能见到师傅用三块砖头架着铁鏊,边翻饼边哼着小调:"一翻金银转,二翻福禄全..."
- 汉代:石板上烤制的"金饼",作为冥币陪葬
- 唐代:出现可食用的胡麻饼,白居易曾写诗赞其"酥脆"
- 宋代:《武林旧事》载临安城有"财神糕"专卖铺
面粉里的经济学
翻看光绪年间晋商账簿,发现腊月间面铺会特别标注"祭财面"——这种掺了豆面的精粉,专门用来制作供桌上的招财饼。山西大学李德昌教授在《晋商饮食文化》中指出:"面食形制往往反映民间信仰,比如寿桃象征长生,元宝形饺子寓意财富。"
| 地域 | 别称 | 特色 |
| 闽南 | 黄金粿 | 添加地瓜呈现橙黄色 |
| 关中 | 钱钱馍 | 用麻绳勒出钱币纹 |
前年走访苏州老字号"黄天源",见老师傅用特制铜戳在糕团上盖出古钱图案。蒸笼掀开时,水雾裹着麦香漫过青石板路,恍惚间仿佛看见千百年前,那些在灶台前虔诚制作祭品的普通百姓。他们用最朴素的面粉,捏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全部想象。
从供桌到餐桌的旅程
《清嘉录》里写苏州人"除夕以面做金银锭形,谓之'年团'"。这些原本献给神明的食物,渐渐成了年夜饭的必备点心。就像小说里王妃把祭品改良成日常茶点,现实中的招财饼也在岁月流转中褪去神秘色彩。现在咬开南京夫子庙的招财烧饼,滚烫的鸭油香气里,还能尝到时光沉淀的甘甜。
暮色渐浓,巷口点心铺飘出新烤的芝麻香。掌柜的往玻璃柜里码着刚出炉的招财饼,黄澄澄的饼面上,那枚刻了八百年的铜钱纹,在暖光灯下泛着温润的光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黑洞:宇宙中的神秘漩涡
2025-10-18 09:34:54《魔兽争霸魔咒》中的剧情模式如何体验
2025-08-22 13:41:45如何在游戏中有效使用《热血江湖》中的黑色带帽子披风
2025-08-17 10:56:25如何利用魔兽争霸中的英雄快速消灭敌人
2025-07-26 11:50:20《明日之后》:揭秘游戏中的灵异现象与挂机玩家困惑
2025-03-30 15:49:53